周村古商城
  • 遇见古城
    • 古城介绍
    • 古城渊源
    • 古城荣誉
  • 漫游古城
    • 特色商铺
    • 推荐景点
    • 精品路线
    • 食在古城
    • 宿在古城
  • 文化古城
    • 文化活动
    • 古城民俗
  • 活动演艺
    • 古城公告
    • 新闻动态
    • 文明旅游
    • 精彩瞬间
  • 旅游指南
    • 导览图
    • 门票政策
    • 交通指南
    • 游记攻略
    • 游客留言
  • 5A创建专栏
首页 > 活动演艺 > 新闻动态

古城新说 · 大染坊 | 无数人“拜倒”的石榴裙,是怎么染上石榴色的?

作者:小编 更新时间:2024-11-01 点击数:

随着汉服的流行复兴

街头巷尾越来越多青春靓丽的少女

着一袭华服

如诗中描写的“罗敷”般

明眸善睐,环佩琳琅

有一句古话叫“拜倒在石榴裙下”

人们常用这句话来形容少女魅力之大

这让无数人“拜倒”的石榴裙

是如何染上艳丽的颜色呢......

矿物染 · 植物染

“青黄白蓝黑”被古人称作五原色,是基础的从大自然能够获取的颜色,古人很早就将生活中发现的天然矿物还有植物,经过简单的碾压,形成粉末状或是汁液的形态,再把麻布浸入其中,从而获得印染不同颜色的产品。

在春秋战国之际,大量专业染坊涌现,多种植物染料被发现。在这些染料之中,蓝草和紫草的应用最为普遍。春秋时期,齐桓公对紫色衣衫格外喜爱,他的这一喜好甚至带动了整个齐国兴起穿紫衣的潮流。

原

料

古人染布一般均为露天作业,常用的工具就是大锅,大缸,担缸板,碾布石等,“霞衣霞锦千般状,云峰云岫百重生”就是对于当时印染技术的鲜活直观的描写。

“织为云外秋雁行,染作江南春水色”,随着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,古人染出来的颜色开始多种多样,其中一种高超的工艺,几经动荡失去传承,又数次复兴,被称之为——“缬”

扎

缬

染

扎染工艺历史悠久,在古代被称为扎缬、绞缬,利用天然草木染料赋予了织物独特的色彩和质感。人们借助纱线、绳等简单工具,通过扎、缝、夹等手法,使织物在染色前形成特定的图案或纹理。

①扎花

使用撮皱、折叠等方法,成为一定形状,再将其缝合或缠扎。

②浸染

将扎好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,再放入染缸里,或浸泡冷染,或加温热染

③固色

使用含有金属元素的硫酸盐为染出的布料固色。

④晾晒

固色之后,将布料捞,并放入清水中洗去多余的染料。

640.webp (1).png

6401.webp.png

随着时代的发展

古老而精美的工艺愈发走进人们的生活

如同旧时的“堂前燕”一般

飞入了无数百姓家

在享受这些工艺带来的美丽之时

不妨也走进大染坊

寻找这些美丽诞生的源头

探访古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



上一篇:【精彩预告】霓裳巡街步生香,这个秋日用锦绣罗裙拿捏古城氛围感
下一篇:【古城奇遇】当童心遇见古城——是被孩子们“占领”的一天
返回列表

随便看看

  • 庆祝周村开埠120周年 | 古城新韵·国庆嘉年华
  • @所有淄博人,持有周村古商城“惠民卡”的朋友可以免费换新啦!
  • 周村区首届“红领巾讲解员”风采展示暨“红领巾爱家乡”特色品牌启动仪式在周村古商城顺利举行!
  • 【错峰出游攻略】 | 周村古商城:避开人流,独享静谧之美
  • 周村古商城·胡同里小酒馆【暖冬套餐】上线,@你的饭搭子 约起来!
  • 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、共同提高,周村古商城与友好单位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活动
  • 立春|春风十里,不如周村有你
  • 细说非遗|——产自周村的“国货之光”——周村铜响乐器!
  • 【教师节献礼】周村古商城:在文化古迹中,致敬每一位园丁
  • 【商自周村兴,光自海岱起】冰山一角竟如此震撼!更多精彩还得到这儿来~
  • 遇见古城

    • 古城介绍
    • 古城渊源
    • 古城荣誉
  • 漫游古城

    • 特色商铺
    • 推荐景点
    • 精品路线
    • 食在古城
    • 宿在古城
  • 文化古城

    • 文化活动
    • 古城民俗
  • 活动演艺

    • 古城公告
    • 新闻动态
    • 文明旅游
    • 精彩瞬间
  • 旅游指南

    • 导览图
    • 门票政策
    • 交通指南
    • 游记攻略
    • 游客留言
  • 联系我们

    淄博市周村区大街290号

    0533-6430009 (咨询)

    0533-6436166 (投诉)

    0533-6419766 (救援)

    Server@zcgsc.com

  • 微信公众号


    抖音

  • 友情链接
周村区人民政府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文化和旅游部
鲁ICP备2024071865号-1
SiteMap